今年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创立10周年。这些年来,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?在9月19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闻喜,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介绍闻喜闻喜,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十年来,已经完成两轮督察“全覆盖”,第三轮督察也已开展了4批次,今年年底前还要完成第三轮第5批。督察严肃查处了一批重大典型案件,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。
“这里我给大家报一组数据,截至今年6月,第一轮督察及‘回头看’的3294项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,第二轮的督察2164项整改任务完成率超过85%,都达到序时进度,第三轮督察整改也正在扎实推进。另外闻喜,长江、黄河警示片披露的1262个问题,超九成也已经完成整改。”于会文说。
另外,督察受理转办的35万件群众举报,绝大多数已经办结或阶段性办结,取得了“中央肯定、百姓点赞、各方支持、解决问题”的显著成效。“我举一个例子,广东练江曾一度水体黑臭、污染严重。在督察推动下,广东省下决心整治这一突出的老大难问题,昔日的‘黑臭河’已经变成了今天的‘生态河’。”于会文说。
今年4月,党中央、国务院发布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》,督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。于会文说,《条例》较之前的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》更加权威、层级更高,牢牢牵住了责任制这个“牛鼻子”,对督察工作作了全面规范,使督察定位更加明确、组织更加规范、整改更加有力、成果运用更加强化,为法治化、规范化开展督察提供了制度依据。
于会文介绍,要抓深抓细为基层减负各项工作,大幅减少调阅资料,明确“模糊宽泛资料不调”等“六个不调”;坚决做到“不要驻地陪同”等“三个不要”;简化现场督察,坚持“只进一次门、只见一个人”,最大程度减少对被督察对象的干扰;优化调整信访转办,坚决防范查处“一刀切”,做到减负不减责、督察更增效。
另外,还将进一步强化督察队伍建设,研究制定督察底稿和全链条防范廉政风险等相关制度,通过及时上传督察底稿,强化制度刚性约束,以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作风保证督察风清气正。
智慧优配官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